8月28日,我國農業農村部發布2020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公示名單,山西臨汾曲沃縣楊談鄉石橋堡村榜上有名。作為市縣兩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,這座位于塔兒山下的小村莊充分憑借紅色歷史文化、地方自然資源等優勢,大力發展紅色文化旅游業,振興鄉村經濟。
為支撐革命老區走上經濟發展“快車道”,山西臨汾曲沃縣供電公司加大力度進行電網改造,以智能、高效、貼心的服務為當地經濟發展提供強勁的電能支持。
優化電網 助力紅色旅游
走進石橋堡村,河堤上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雕像迎著朝陽,熠熠生輝。一棟棟嶄新的樓房錯落有致,房前屋后綠樹成蔭,干凈筆直的道路兩旁,墻壁上彩繪著革命的故事。在這里,高舉黨旗的參觀隊伍絡繹不絕。
石橋堡村村主任李海龍介紹:“每月都有三四百人來村里的紅色基地參觀、學習,尤其是在‘七一’前后,參觀隊伍能從基地里排到村口大路上。村里能容納這么多的游客數量,一是黨的政策好,二是離不開咱供電公司的大力支持!”
“十三五”以來,石橋堡村通過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,積極打造美麗鄉村,復建老縣委舊址、地道及革命紀念館,創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。隨著來此參觀的游客日趨增多,村里的用電量也急劇增加,當地原有的供電能力不足等問題日趨凸顯。這不僅給石橋堡村群眾生產、生活帶來了不便,還制約了石橋堡紅色文化旅游產業發展以及鄉村經濟發展的步伐。
鄉村振興,電力先行。對此,李海龍深有感觸:“這兩年村里致力于推動紅色旅游業發展。電網改造項目剛啟動,供電員工就主動上門服務,征詢村里未來的用電需求,商談供電線路規劃等問題。”
為服務石橋堡村發展紅色旅游業,曲沃縣供電公司成立了專項工作小組,深入現場實地勘查,量身定制電網改造方案。該公司投資180余萬元,改造5個配電臺區,新增8個配電臺區,新建及改造低壓線路4300米,新增變壓器容量1620千伏安,讓安全優質的放心電連通石橋堡村的每一處。
提升效率 加裝智能設備
“轟隆隆……轟隆隆……”隨著提料機的轉動,盛料斗內的飼料慢慢匯聚,由下料管輸送至上下四層雞籠的喂食槽內。
如果說電網升級改造為這片“紅土地”提供了強勁的電力引擎,那智能、高效的運行維護則為電網穩定發展上了道“雙保險”。對此,石橋堡村村民羅小紅深有感觸。
羅小紅是石橋堡村最大的養雞戶,家里養著一萬多只雞。她說:“電力充足了,我們也從養雞場繁重的養殖工作中解脫出來了。”據她介紹,目前家庭養雞場全部實現了電氣化操作,從飼料加工、投食喂養到糞便處理全部使用電氣設備。“像我家這么大的養雞場,人工喂養是不現實的,只能選擇經濟、高效的智能化電氣設備。不夸張地說,‘電’就是養雞場的生命線,一旦停了電,雞就斷了糧,孵化室的溫度也得不到保障,這直接影響我們的收入。”
有了電的支撐,村民才有了致富的底氣。曲沃縣供電公司在提高檢修效率上尋找突破口,為給村中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供電的10千伏574楊談線加裝了4個新型故障尋址器。當線路發生故障時,故障尋址器可通過線路的電流和電壓值變化,第一時間發出警示,并通過無線網絡傳輸到指定設備與運行維護人員的手機上。
“10千伏574楊談全線長20多千米,有460多基電桿。線路一旦發生故障,即便是配備最全裝備的檢修人員,尋找故障點也得花費一天時間。”曲沃縣供電公司員工王海旺介紹,加裝新型故障尋址器后,有效縮短了故障點的尋找范圍,在兩個小時內就可以快速發現故障,及時處理。
優質服務 推動鄉村建設
沿著村中水泥公路繼續向東前進,是一座圓形石拱橋。橋下溪水潺潺,石橋堡村新時代廣場上的巨幅紅墻倒映在水中,格外醒目。
李海龍指著腳下的石橋說:“以前,這里是塊荒地。2019年6月,為配合紅色教育基地建設,村里對基地建設進行了規劃,有3基電桿需要遷移。我們給楊談供電所打了電話,他們當天就來現場勘察,并于第二天完成了電桿的遷改工作!”
站在一旁的村民薛大寶也感同身受。今年春灌時,石橋堡村3號臺區機井變壓器漏電,保護器合不上,無法正常供電。當時正處于疫情封閉時期,薛大寶懷著忐忑的心情,撥通了楊談供電所的報修電話。沒想到不過半個小時,供電員工就趕了過來。他們不但處理了缺陷,還對春灌涉及的線路、設備進行了全方位檢查,讓麥苗喝飽了水。
為進一步提升供電服務水平,助力美麗鄉村建設,曲沃縣供電公司圍繞“以客戶為中心”的服務理念,對于客戶需求做到及時回應。該公司還推出“電力片警”服務,將供區內的居民住戶分片包干到人,由專人定期走進片區進行用電檢查、開展電力政策宣傳。供電員工還開展電力培訓,提高村電工的能力素質;積極推廣“網上國網”APP,讓村民足不出戶就能輕松查詢電費余量、完成線上交費。
走出村口,回望村莊。革命先烈“為人民服務”的精神正在這片紅色土地上代代傳承,石橋堡村將以嶄新的面貌迎接美好的未來!
(亮報 9月23日 第15版)